
在六月的雨季,淡江的天空仿佛被厚重的云层压得喘不过气,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。从6月24日起,随着县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,淡江村支部书记朱颖达的身影便深深烙印在了防汛救灾的第一线,他的故事,是勇气与担当的赞歌。
当汛情日益严峻,朱颖达没有选择安逸的避风港,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抗洪的最前沿。从6月24日开始,他日夜不息地在村里值班值守,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可能受威胁的土地,用声音传递着安全转移的紧急信号。29日,洪水肆虐。7月1日,全县普降暴雨,降雨量居全国第一。淡江村3小时,6小时,9小时降雨量居同时段第一,全村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,朱颖达与外界失去了联系,但他的心始终与受灾群众紧紧相连。
直到7月2日,雨过天晴,洪水渐退,朱颖达与武警官兵并肩作战,从尧塘水库徒步而出,只为更快地将救援物资送到急需帮助的乡亲们手中。面对我们的采访,他的话语质朴而坚定,没有半句提及个人的辛劳与危险,只有对受灾群众的深深忧虑和对重建家园的无限憧憬。朱颖达书记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人民公仆”的深刻内涵,他的身影,在洪水退去后更显高大。
在淡江村的另一端,徐常清的名字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受灾群众的心房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,他没有选择独善其身,而是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自家厨房的大门,将其变成了一座温暖的“居民食堂”。一周的时间里,炊烟不断,香气四溢,每一份热腾腾的饭菜都承载着他对乡亲们的深情厚谊。
徐常清的故事,是平凡中的伟大,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“大爱无疆”。当被问及付出的辛劳与牺牲时,他只是淡然一笑,那份从容与坚定,让人动容。他的家虽幸免于难,但他却将这份幸运化作了对受灾群众的无私奉献,这份大爱,如同洪水中的一股清流,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。
朱颖达与徐常清的故事,是淡江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、团结互助的生动写照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书写了抗洪救灾的壮丽篇章,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
展望未来,淡江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、更加昂扬的斗志,投入到重建美好家园的伟大事业中去。我们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淡江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,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。而朱颖达与徐常清等人的名字,也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之中,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。
责编:熊敏、黄美旗
来源:三市镇
下载APP
分享到